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馬偕的幾則故事





 1844年,馬偕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左拉村,父母是從蘇格蘭來的佃農,家境清苦卻重視信仰生活。年幼的馬偕,每回聽母親唱詩歌「牧者冥時看守羊群」時,總會讓小小年紀的馬偕感動不已,愛基督的心已埋入心中;十歲時,他已有要成為一名宣教師的心志。

來到淡水
187237馬偕博士偕同李庥牧師搭乘「海龍號」北上,於39下午三點抵達淡水,一入港大家即對映入眼簾的美麗景致發出讚嘆。李庥牧師開口道:「馬偕,這就是你的教區。」但此時此刻內心最激動的是馬偕博士,他望著秀麗如畫的淡水,內心深處立即知道,這就是上帝要他落腳宣教的地方。
 在同一年的47,他在日記裡寫下:

當我想到自己被上帝引領到此,而此地在我之前又尚未有人服務時,
我的靈魂狂喜,因我知道自己可在此地建立基礎。
請上帝幫助我,今日我再度誓言要對忠誠,


我已預備好要在這所揀選的土地上為生、為死,
我的上帝,請幫助我。

住在馬厩
馬偕初到淡水,住在當馬廄的房子裡,夏熱冬寒,天雨漏水,他卻甘之如飴。不久,跟著牧童學台語,傳講福音時,被人嗤笑、丟石頭、潑糞,吃了許多苦頭。因為他活出了屬神的生命,感動了第一位追隨他的學生——嚴清華。

巡行宣教
1873年,有五個人不畏阻撓,願意接受馬偕施洗成為基督徒,在北部建立了淡水教會。
巡行宣教是馬偕牧師宣教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環,一行人由馬偕牧師領頭,後面跟著他的學生、嚮導與挑夫,以徒步、渡船或人力車方式,在北台灣翻山越嶺、渡過大河,到處巡行。不論是城鎮或鄉野,所到之處結出的福音果子,都為馬偕牧師在台宣教的輝煌記錄中添上一筆。

十個淡水文化之旅的新景點




來淡水遊覽,不再只有吃喝玩樂,讓我們一起認識淡水最重要的文化寶藏----
馬偕牧師貢獻一生的宣教、醫療與教育的十個景點。

要從淡水捷運站下車後往老街方向走,正常步行約15分鐘後,會來到馬偕雕像圓環,文化之旅就從這裡開始了。


1
馬偕雕像圓環(淡水老街中正路直走)
2
偕醫館(馬偕街6號)
3
淡水長老教會(馬偕街8號)
4
馬偕牧師上岸處(臨河岸處,穿過淡水郵局旁道路即可看到星巴客咖啡,再往前即抵上岸處,設有馬偕牧師祈禱雕像於此處)
5
教士會館(小白宮旁)
6
馬偕故居(教士會館旁)
7
姑娘樓(馬偕故居旁)、牧師樓(姑娘樓旁)
8
牛津學堂(真理大學內,可自行進入參觀)
9
淡水女學堂(淡江中學內,現為校史館)
10
馬偕墓園(淡江中學內)


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
馬偕——大黑鬚台灣女婿









1871年底,距今一百四十多年前,加拿大籍的宣教士馬偕(1844-1901)離開家鄉,遠渡重洋,終於踏上台灣土地,隔年他來到美景如畫的淡水。當這裡的山光水色映入眼簾,馬偕博士內心立刻明白,這裡就是上帝為他預備的宣教之地。

在日記中,他寫著:

「耶穌將我從家鄉帶領來此,好像直接在行李上貼了運往『中國,台灣,淡水』的籤條。何等有幸,我能在這異教地區建立基督教會的基石,願上帝幫助我用聖經來成就此工,我的王主耶穌,我的引領者。願上帝幫助我!」

之後將近三十年的歲月,馬偕從未偏離初衷,他全心去理解台灣的地理、歷史、樹木、花卉、動物、人種,不但很快克服了語言、文化、環境、心理等種種障礙,也娶了淡水女子為妻,成為台灣人的女婿。

他不介意餐風露宿,不顧慮瘧疾熱病,竭力開拓教會,傳福音、醫人身、教化人……。

他一生為了基督的緣故,足跡踩遍各個鄉野城鎮,對台灣的宣教、醫療、教育、生活習性乃至思想、觀念產生了驚人且深遠的影響。

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

典藏馬偕文創產品,宣揚基督永恆價值

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心所至愛,我在島上度過一生最好的歲月……,
我深愛那裡棕褐色皮膚的子民,不管是漢人、平埔族或高山族,
我都向他們傳揚耶穌二十九年,為了福音的緣故全心服事他們,
心甘情願為他們獻上我的生命,就算一千次、一萬次也不足惜。
——馬偕 ( 1844-1901 )

馬偕博士在他所愛的台灣落地生根,娶了台灣女子為妻,最後葬在台灣北部。
對上帝來說,馬偕是一位信實可靠、堅定不移、全心回應上帝的忠僕;
對台灣來說,馬偕為這塊深愛的土地奉獻一生,是真正的台灣人!



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遊淡水不再一樣



印象中,來去淡水就是這樣,

走一趟萬頭鑽動的淡水老街,
吃小吃、嚐海鮮、血拼特產、坐渡輪,看海景山色,
漁人碼頭拍照,已經大功告成了,
最多再去幾棟古老建築懷舊,
就差不多是淡水之行的全貌。
在一陣吃喝玩樂之後,您還留下什麼?

讓來去淡水不再一樣,
不再辜負這裡的人文歷史,
請和我們一起深度遊馬偕街和相關景點,
用文化的、宣教的心,
深切體驗一百四十多年前,
第一位從加拿大來北台灣宣教的馬偕博士,
對台灣和他居住之地——淡水的百年深情。